您好!欢迎访问中山人文社科网!

刘秀莲:十八大再次奏响文化建设强音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13日  点击:7403  作者:刘秀莲(中山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所作的会议主题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报告将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令人鼓舞,意义重大。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的精神食粮。报告专列一章全面阐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再度奏响“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音,既体现出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文化觉醒、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现代化强国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国家;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报告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的弱势、需要全面加强的现实,提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让国人快速地富了“口袋”;但因忽略了文化的同步发展,没有让国人同时富了“脑袋”,国民是在心灵空虚的条件下得到了物质生活的满足;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利益至上法则,中华传统文化要求的“君子不言利”美德被打破,市场经济要求的诚信观念未能及时建立,造成社会诚信缺失,导致人们思想困惑、精神焦虑,社会成员集体意识、互助品格、奉献精神等良好社会公德弱化,甚至出现见利忘义、制假售假、损人利己、“仓廪实而民不知礼节,衣食足而民不知荣辱”等道德滑坡现象。遏制这些现象需要以文化人、以文育德,构筑人文关怀型社会文化,及时给予社会成员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解压力、涵养德性、规范行为。
  经济的起飞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强大,文化的繁荣才会使一个国家真正崛起。文化的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具有恒久性和持续力。罗马帝国在历史上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征服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其影响程度也大大降低,而法律对世界的征服至今没有被撼动。法律是典型的制度文化。足以证明文化对民族崛起的巨大作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当它成为民族核心价值观时,它就成为精神动力,是软实力;当它转变为文化产业时,它又成为物质生产力,是硬实力。
  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文化既是人民的信念、信仰之源泉,也是人民精神生活之源泉。物质生活的富足与文化生活的充实,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块基石,丰富的文化生活是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文化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建设。社会成员需要先进的文化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消费文化产品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性灵的依归。为此,春风化雨般地以文化滋润心灵,提升素养,建设能激励人、鼓舞人的精神家园,营造能感动人、慰藉人的心灵港湾,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滋养品和润滑剂。随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全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博爱、公正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升,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营造社会成员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是何等重要。
  中山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对发展形势的判断和把握也先知先觉。2011年,中山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全民修身行动,旨在提升全民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寻找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只有让城市的历史文化走进居民内心,产生向心力、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让居民拥有精神的家园;只有以文化为引领,形成城市文化个性和独特魅力,才能让广大居民心灵有所归依。
  一个城市若没有不可被复制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就会毫无特色,失去吸引力和竞争力。中山在860年发展历史长河中,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香山文化,而孙中山文化是构成香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近代中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并得到全世界人民接受和认可的伟人不多,孙中山是最重要、争议最少的世界性伟人。孙中山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创始人,成为中华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化身和全市人民当之无愧的精神文化纽带。明天的中山若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目标,应该做大孙中山文化工程,做响孙中山文化品牌,做实孙中山文化内涵,做细香山文化标识来唤起全市人民文化觉醒,提升全市人民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应着力拓展城市文化展示平台,彰显伟人故里文化个性;创新城市文化展示方式,活化地域文化个性特质;创新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弘扬名人文化普世价值;推广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营造名人文化浓厚氛围;发挥政治文化资源优势,深化粤港澳台交流合作;大力提升居民文化自觉,塑造传承地域文化群体。
  我们深信,薪火相传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将在十八大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蓬勃发展,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巨大能量。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50152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