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0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本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 2021 年学术年会。中山市教育学会会长陈春艳受邀做《中山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专题报告,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冬晖受邀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新路径探索》主题发言,并主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传播应用模式专题研讨会”。
陈春艳会长从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三方面向与会嘉宾、学者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经验。陈春艳会长认为传统文化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在于养育人的精神生命,正人心,淳风俗。在课程内容上,着重家国情怀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关爱教育(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人格修养教育(正心笃志、崇德弘毅)。在课程门类上涉及经典教育,包括经史子集(市推荐篇目+学校自选篇目)、琴棋书画、民俗节庆、民间杂艺等。在传统文化课程形态上,有以学习蒙学经典及经学为主的专设课,结合教材适当加入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合课,选择某些知识专题进行教学的专题课,结合学校活动课程让学生进行体验的实践课。在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路径上,成立市、镇、校组织机构,设立传统文化实验学校,调整学校课程计划。同时,对校长开展通识培训,聚焦传统文化教育意义、传统文化课程框架等关键问题,提升课程领导力;对老师设立中山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班、中山市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经典读书会两个培训基地,让教师从蒙学起步,走向四书五经,走一回童子学习之路,让每个教师经历一次文化体验之旅;多次开展课例研讨,探讨有效教学方式,借鉴传统吟诵读书法学习古诗文,并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标准。
潘冬晖秘书长先后在深圳商报、香港商报从事新闻工作,创立的自媒体《中山国学堂》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国学微信公号、书香岭南全民阅读优秀平台等荣誉称号,参与发起博鳌儒商论坛,在国内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教育十余年。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创立了即将上线的“三鼎荟” 一站式传播、学习和应用中华文化的“互联网+”综合平台,定位于中华文化数字产业网络生态链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赋能平台。在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现代先进文化组成,“三鼎荟”寓意三足鼎立,三种文化荟萃。该平台首创MNP(Mixture Network Platform)混合体网络平台。基于人、机构、商品等多种不同性质属性的群体,利用运用5G、人工智能、MMN(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VR/AR、3D等),使多种信息建立联系并具交互性的网络平台,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的文化产业创新联盟,推动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成果转化,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传播应用模式专题研讨会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医学院(筹建办负责人)李海彬博士,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蔺玉红博士,荣宝斋总经理助理朱德田,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金发,中国策划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商务部对外投资与交流中心副主席朱志洪,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大使兼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董爱昕担任研讨会嘉宾,对文化互联网应用提出了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