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工作总结
中山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99年8月26日召开,至今已五年半了。五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省社科联和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全市社科理论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市社科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方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践,开拓进取,在理论学习宣传、开展课题调研、编发《中山社科》杂志、推进学会工作,以及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促进了社科联各项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开拓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积极开展社科理论学习宣传活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义不容辞的首要职责任务。五年来,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市委市政府 的中心工作,根据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方面,在研究、交流孙中山精神工作中,在防治非典时期,在开展中山市城市定位和新时期中山人精神大讨论,培育提炼中山人精神活动中,先后组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30余次(个),与有关单位和社会团体联合举办“建党80周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10周年”等各类征文比赛、党建知识集邮竞赛、妇女书画展览、古陶瓷展览、文艺晚会等10余次(个),为各镇区、各单位作理论辅导报告300余场(次),参加听课的干部群众10万余人(次),在省、市正式出版的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500余篇,编辑出版社科专著近百部。
上述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活动,较好地向全市干部群众宣传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较好地传承和弘扬伟人孙中山精神,较好地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解答了干部群众在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全市理论学习的深入开展。活动中,不但有效地提高了社科理论工作者本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而且密切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帮助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方面,以及在稳定社会、促进全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2003年3月我市刚刚发生非典,社会上因此引起动荡不安和抢购风潮时,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及时召开“正确认识防治非典”座谈会,会后,通过媒体宣传与会专家、教授和医管人员的意见、建议,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工作,使我市非典风波很快平息下来。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务院调查组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二)认真组织开展社科规划课题的调研工作,在贴近实践,贴近决策方面取得了一批丰富的调研成果
创新理论,创新制度,服务大局,服务决策,是社科工作的又一重大任务。2001年以来,社科联与时俱进,转变职能,认真组织全市专家、教授和理论工作者紧贴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实践,瞄准全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并完成了《中山市工业产业链延伸中政府行为研究》、《中山市工业园区建设研究》等38项规划课题的调研。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课题已被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用,成为领导决策的思路和参考,有2项课题被省社科院采用,成为《广东省发展战略》蓝皮书的重要参考资料。这表明,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转变职能、服务决策、创新理论,为市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阵地建设,在打造理论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山社科》杂志是我会于1990年创办的全市社科理论工作者进行交流的学术园地。为充分发挥杂志的作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2002年起,我们对《中山社科》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进行了多项改革创新,使杂志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学术性从内容、形式、品位和印刷质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是建立健全了刊物的编辑领导班子。如成立编委会,调整、充实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人员,聘请省、市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学者为顾问等。二是改革了刊物的版面和编辑出版时间,即从2002年起,刊物由原来每年编辑出版1-2期的不定期市内发行改为季刊,版面由原来的16开改为大16开,并增设彩页,提高印刷和装帧质量。三是推出新栏目,拓展了新内容。如每期特设“理论与实践”和“孙中山研究”等专栏,特邀省、市社科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教授和我市有关领导发表文章,加大宣传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伟人孙中山的力度。四是建立试行了稿酬制度,使刊用的稿件更加丰富,质量显著提高。五是提升和扩大了刊物的发行范围。即从2002年起,将《中山社科》由市内发行交流升格为省内发行交流,除了将刊物发行到各镇区、市直各单位、各社科团体和各大中专院校外,还交流到全国60多个地市级以上社科联,刊物印数由原来不足1000册增加到1300册。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社科界与各部门、各单位及省市同行的交流。
(四)建立制度,加强管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社科队伍自身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五年来,为了加强社科队伍的自身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整合社科资源,巩固发展社科队伍。第三次代表大会时,我会有团体会员23个,会员人数3000人左右。随后由于形势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等原因,团体会员减少到19个,会员减少到2000多人。2002年以来,我们根据中民字[2002]10号文(《关于市属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界社会团体的业务主观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委托管理的通知》)精神,开展了市属社会科学团体的重新登记、审核工作,及时调整、补充了社科联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主席。同时,各社科团体积极开展活动,发展新会员,使社科团体会员由19个增加到26个,会员人数达到3980多人。二是建立和试行了全市两年一度的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制度,完善了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全市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999年以来,我们共组织开展全市社科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三次,先后收到参评作品750多件,其中著作类100余件,论文和调研报告类650多件。共评出三等奖以上获奖作品 件。从参评作品数量一次比一次大幅增加,获奖作品质量一次比一次大幅提升的过程不难发现,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局面已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三是改革加强了社科联的机构编制,进一步提升了社科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方略,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促进文化强市的建设,市社科联从2001年起,由原编制3人增编为5人,并增设了专职副主席1人;2004年2月,市政协首次把社科理论界单列界别分配代表名额,为全市社会科学界更好地参政议政打造了新的平台;2004年12月,市委市政府为社科联安排了新的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2005年 月,市委市政府又把市社科联升格为正处级单位,并把编制人员增加到 人。与此同时,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批示,2002年十一届41次市府常务会议的决定,社科联的调研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市级财务年度预算下达。这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我市社科事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社科联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独立运作空间,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党对社科工作的领导,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好人民团体的职责,发挥好“桥梁”、“纽带”的作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服务中山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为中心,以服务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为工作重点,才能充分发挥社科工作“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必须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在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的实践中体现自身价值,才能争取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开拓新的业绩,才能增创社科工作的新优势;必须坚持以学会工作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会员规模,加强与学会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学会活动的支持、指导和协调,才能夯实社科工作的组织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的不足:一是我市社科力量还比较弱小,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有待加强;二是社科研究还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有分量有影响的学术精品还较少;三是支持、组织、协调、指导学会工作力度不够,社科联“联”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四是全市社会科学资源的整合有待加强等。
这些虽然是我们前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明显是与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特别是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意见》和《决定》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的任务和措施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党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最近先后下发了《意见》和《决定》,一致认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进一步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上一层楼。为此,对今后五年市社科联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团结动员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我市实施“两个适宜”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为中山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健康发展、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运行的机制;建设一批有中山地方特色的、在广东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势学科,培育一批社科学术精品和品牌;从中山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出发,团结和整合一支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增强社科研究为市领导决策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制订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实行课题研究指标、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社科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大胆探索,认真总结,初步形成一套中山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模式。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需要全市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需要社科联继续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具体的工作措施是:
(一)围绕中山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的目标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决策咨询和创新理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服务大局,创新理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全市干部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解惑释疑,始终是地方社科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任务。为此,会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此项工作:一是启动社科规划工作。尽快建立健全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划机构,组织力量制订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五年研究规划和年度项目计划,按照公正、透明、竞争的原则,择优确立资助课题调研项目,并逐步推行课题研究招标制,形成以项目为纽带、以课题负责人为龙头的研究机制;二是健全社科研究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出人才、出精品、创名牌。主要工作是:调整、充实市社科联规划课题评审组织,制订、完善课题立项和课题成果评价的程序和原则,改革、创新优秀社科成果奖励办法,加快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等。三是整合社科资源,组织优秀社科人才发挥专业优势,瞄准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理论,探求对策,参政议政,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提供优质服务;四是重视引进培养学术带头人,尝试在我市建立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增强发展后劲。
(二)加强学会建设,提高社科团体质量,为中山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构建广阔平台
学会(协会、研究会,下同)是社科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提升理论素养和业务素质,促进单位建设的重要组成形式。加强学会建设是社科联的基础性工作,也是社科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为此,今后,我们将从五个方面加强学会工作:
一是发展学会组织,扩大会员规模。要通过扶持、培育、引导、整合等方式,力争在三年内建立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新闻学、企业文化等12个主要学科在内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学会体系,扩大学会的覆盖面。
二是规范学会工作,提升学会质量。在发展学会组织的同时,要加强对学会的引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学会的自我管理和服务水平,使学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学会工作规范》、《学会工作细化指标》的制订,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会进行年度检查和考核的评比,使所属学会的领导 班子、组织架构、章程制度、财务状况、学术活动等主要指标都能达标。
三是加强沟通联络,提高服务水平。社科联要强化“学会之家”、“社科工作者之家”的意识,更好地担负起对所属学会和会员的组织联络服务职责。包括:在市财政统一安排下,对经费困难的学会给予适当支持;组织力量帮助落后的学会修改章程、完善制度,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健全学会党组织,确保党组织在学会发挥领导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等。
四是开展学术活动,提高研究水平。会后要把开展学术活动作为社科联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是:组织学会按时召开年会,并在年会中结合单位、系统和中山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学术研讨,推动学术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尝试建立社科发展基金,资助优秀社科成果出版;定期开展社科评先评奖表彰活动,培育争先恐后的社科工作氛围;继续办好《中山社科》会刊,为广大社科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理论探讨、发布信息、展示成果提供优质服务。
(三)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努力做好社科咨询培训工作
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五年,市社科联要把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做好社科咨询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一是结合宣传思想工作尝试举办社科论坛、社科沙龙、社科知识竞赛,利用广场文化阵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社科知识,提高市民的人文素养。
二是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社科专家及其研究成果,扩大他们的知名度和优秀社科成果的影响力,推动社科理论工作者和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应用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高社科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社科工作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是尝试开展社科咨询和培训工作。为了发挥社科专家的作用,今后拟逐步建立以市内专家为主、省内和国家专家为辅的“社科专家库”。通过开展“专家沙龙”、专题咨询、社科知识和社科队伍培训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解答干部群众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实施“两个适宜”战略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一些社科专业人才。
(四)加快社科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社科联和所属学会的整体素质
未来五年,社科联和所属学会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内部活力,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加强社科联内部运行机制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形成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运行机制。包括: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更好地调动社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社科研究和“学会”联络工作的考核指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吸纳不同体制的研究团体和社科工作者,发展壮大社科队伍等。
二是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宣传阵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严格把握理论宣传和研讨纪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抵制反动、腐朽的思想文化侵蚀。
三是加强学习政策理论和社科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社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组织社科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社科联新的机构编制方案,建立内部人员工作分工责任制和各项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同时实行“精兵”政策,提倡一专多能,以实现既分工负责,又协同工作的方略。争取以三年左右的时间,把社科联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的社科工作队伍。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党和政府的召唤,也是中山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最近先后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决定》,为我们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社会科学事业,为我市社科事业的发展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提供了许多发展条件。面对社会科学事业大发展的难得机遇,我市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社科联及市委宣传部的亲切指导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不断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实际行动,为把中山建设成为“两个适宜”和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