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会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团结和依靠广大社科工作者,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在开展学术研讨和社科普及、服务领导决策、强化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取得新经验和新成效,打开了新局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宣传和社科普及工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和思想动力。
1、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强市建设。一是启动“中山人在京津唐”大型人文项目,在北京的相关媒体开设专栏,组织京津唐社科工作者撰写相关理论文章。二是加强对孙中山文化的宣传。3月份,在《人民政协报》推出《孙中山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专题报道;9月底,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专栏推出“中山人与中国近代化”专版并由该报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作“百年辛亥与孙中山文化的时代价值”专访;10月,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全文刊发了市委书记薛晓峰的文章《弘扬开放创新文化 建设中山文化名城》,系统总结了中山探索文化名城建设之路的成功经验。11月,《光明日报》理论版全文刊登尹绪忠主席的文章《论香山人文在近现代中国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弘扬了孙中山文化精神,提高了中山的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倡导开展全民修身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实施意见》,负责编写《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读本》,组织专家在《中山日报》开展笔谈,为全民修身行动建言献策。四是组织社科工作者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珠三角竞争力2011年度报告》等专题召开座谈会,对中山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和美家园和文化强市战略提出理论建议和意见。
2、积极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发动所属高校社科联分会教师参加创先争优理论探讨课题申报,联合有关部门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90周年党章党史有奖知识竞赛和党史党建征文,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党内学习和观看党建党史电影,带领基层社科组织负责人参观革命老区,等等。围绕首届孙中山文化节,切实办好“辛亥百年”系列纪念活动。配合市委宣传部做好“辛亥百年”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与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粤、苏、鄂三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邮票联展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各社科组织也围绕主题开展了“香山华侨与辛亥革命”研讨会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比赛,举办了《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澳门图片展》、《百年风云图片展》、《香山人与辛亥革命图片展》、《华侨与辛亥革命图片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藏品展览》、《孙中山生平图片展》等活动,在中山政府网开辟“孙中山与辛亥百年”专栏,为我市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办好首届孙中山文化节做出贡献。
3、努力加强社科宣传阵地建设。对《中山人文社科》和《中山社科简讯》进行改版和扩容,推动刊物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中山人文社科》结合我市实际推出了“纪念建党90周年”、“辛亥百年”等专栏,全年刊物发表理论研究文章近90篇,为历年之最。《中山社科简讯》改名为《中山社科月报》,还新增“香山史话”、“修身故事”等栏目,增加了杂志的人文含量,受到广泛好评。
各基层社科组织也认真加强会刊建设,《中山档案》、《中山检察》、《中山集邮》、《中山侨史》、《中山教育研究》、《孙中山研究》、《中山职教》等刊物已经成为本部门交流工作经验、动态和成果的主阵地。今年,沙溪分会策划出版《社科文摘》(季刊),在宣传社科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认真举办社科普及活动。各基层社科组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积极开展社科普及活动,不断探索社科普及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一年来,组织召开“检察职能服务转型升级,法律监督助推幸福建设”、“社区文化建设”、“侨乡历史建筑文化”、“孙中山政治美学与建设和美中山”等10多场次研讨会,举办《山川缘•博爱情——中山援川档案图片展》、《中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等20多个展览,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征文比赛,举行“庆祝中共产党成立90周年集邮知识竞赛”、“郑观应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弘扬孙中山精神的知识竞赛”等活动。办好“伟人孙中山”专题网站新增《孙中山先生相关文艺作品》、《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风景》、《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孙中山•辛亥革命与澳门》展览等栏目或专题。
精心举办社科普及月活动。10月10日—11月12日,围绕“百年辛亥与和美中山”主题举行了2011年中山市社科普及月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期间,我会与各基层社科团体、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特色,精心策划了60多项活动,包括专题讲座、图书出版、知识竞赛、研讨会、送书下基层、图片展等,特别是通过编印出版有关书籍、举办学术座谈会、成立市国学促进会、启动全市社科界修身行动等项目,积极配合全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孙中山文化节和全民修身行动的开展。10月份,市文联主席胡波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市瀚海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祥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被评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二)加强规划立项课题管理和优秀成果转化利用工作,加大咨政决策服务的工作力度。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咨询服务,提升服务大局的水平和服务决策的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1、精心策划选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认真组织社科工作者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匡和平老师的《 》课题获得省的立项。完成了2010年市社科规划立项课题评审工作,下发了《关于2010年市社科规划立项调研课题终评结果的通报》,共评出“优”等次课题2项,“良”等次课题9项,“中”等次课题8项,“及格”等次课题1项。开展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申报工作,共收到申报项目91项,最终立项22个课题(其中15项资助课题,7项自筹经费课题),内容涵盖中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突出前瞻性、应用性和对策性研究,提高服务决策水平。各社科组织根据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市档案学会、市检察官协会、市税务学会、市教育学会、市社科联电大分会及市委党校等单位均有课题在省级立项或获奖。全年,各社科组织共完成各级立项课题50多项。
2、推进合作研究,确保做出优秀研究成果。发挥本土及外地社科专家的智慧,加强与本地高校的科研机构及有关单位联合开展课题攻关,与市委党校等12个单位开展《聚焦城乡二元矛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中山市农村社会问题分析及对策》课题研究,并申报2011年十大省情调研和专题研究课题。与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舞在他乡》课题研究,深挖我市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积极走出市外,借助北京、上海等地社科专家合作开展“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中山人与中国近代化”等课题研究,借鉴外地专家先进的研究方式方法,为优化我市的人文社科成果提供经验。
3、有效推介成果,做好社科优秀成果的评比转化工作。完成“2009—2010年度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活动,收到参评成果182项,最终选出论著类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论文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8个;调研报告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积极组织社科工作者参加省级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奖工作。在“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上,我会推荐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欧阳白果、朱世文、韩俊英的《劳动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对策探讨——以Z市为例的调查与思考》获年会论文一等奖,匡和平的《政治社会化:农村社会管理的必然诉求》获年会论文三等奖。这是我市首次获得年会的一等奖。
加大优秀社科成果的转化力度,推出《中山慈善万人行(1989—2010)》一书。编辑出版《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名家论丛》(4册)、《中山人与中国近代化系列丛书》(10册)和《百年中山文史系列丛书》(15册)。这批成果为研究辛亥革命、广东近代文化及中山地方特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研究史料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是近年来我市重大学术成果之一。编印《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研究报告(2010)》,将2010年的优秀课题汇编成册,发放到有关单位和社科工作者,提高成果的利用价值。孙中山故居社科建设基地公开出版 《孙中山与翠亨历史文化丛书》和《孙中山著作丛书》,参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辛亥百年重大出版项目《孙中山全传》的编撰工作,完成广东省委宣传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重大立项《孙中山逸事》一书的撰写及出版。此外,各基层社科组织还完成了《脚印——中山火炬二十年纪实》、《三乡风华》、《跟随孙中山革命的沙溪人》、《香山华侨与辛亥革命》及《辛亥风云》等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
鼓励全市社科工作者积极在各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全年在著名报刊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关英彦会长撰写的《网络舆论与司法如何良性互动》一文,被国家级权威刊物《人民日报》采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科人才队伍。
1、结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工作定位,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服务水平。重视理论学习,根据学习制度和计划,落实党支部中心组和全体机关人员的学习培训。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抓好党史党建理论学习,组织主题党日活动,赴肇庆考察周其鉴故居等史迹,参观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等廉政展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任长霞》等五部廉政电影和收看电视专题片《旗帜》等,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党建活动推进机关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在社会科学界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要求,把“走、转、改”活动与创优争先活动、全民修身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一对一”结对助学活动,“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活动,“七•一”中秋慰问挂点村和帮扶困难家庭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夯实机关服务基层的基础。完成档案建档评比工作,大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被市档案局评为“优”等次。全体机关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提高机关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促进我市社会科学工作快速向前发展。
2、加强社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我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社科专家、社科骨干订阅时政报刊、理论读本、学习材料等;组织他们参加有关中山文化名城建设、辛亥百年、社会管理与创新、全民修身行动的理论座谈会、学习会、电视论坛、报刊笔谈以及交流考察等活动。对第一批社科骨干培养对象的工作情况、学历职称、学术成果等开展调研,总结工作经验。筹划选拔第二批社科骨干培养对象,不断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养的社科人才。遴选和推荐30多名优秀的高校专家学者作为我市全民修身行动指导老师,指导全民修身行动的开展。
(四)加强基层社科组织建设工作,发挥社科团体、分会、基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基层社科组织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工作,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使基层社科组织的发展呈现勃勃生机,为建设幸福和美家园作出贡献。
1、积极拓展基层社科组织。在南头、东凤、横栏和五桂山等4个镇区成立分会,指导市国学促进会、市社会诚信建设促进会开展筹备成立工作。5月16日,在省社科联六届三次全委会上,我市社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经验受到省社科联的高度肯定。
2、加强与基层机构的纵向横向联系。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加强对各基层社科组织的工作指导,提高管理和建设能力。组织社科团体积极配合省、市有关精神开展理论研讨和课题调研,派员或安排专家、学者参加各社科团体举办的各类学术年会、研讨会,提高各社科团体的学术研究水平。深入南区、南朗、黄圃和沙溪等地调研,多次组织社团、分会、基地等基层机构召开座谈交流会,加强交流和指导。开展社团(分会、基地)负责人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外出组织考察提高社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今年我会的社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照社科界的期望,尚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如缺少有份量、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取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重大研究课题还不多,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项比较少,在全国产生影响的社会科学学术活动也很少等,与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地位还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认真地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力争成为我市开创“ 三个适宜”幸福和美中山共同事业新局面主力军。
二、2012年工作设想
201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集聚全市社科工作者,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大社科的格局,着力在服务大局决策上取得新成效;着力在社科普及活动品牌化上有新提高;着力在社科组织管理机制上取得新进展;着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新业绩,进一步发挥联系纽带和“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中山开创“ 三个适宜”幸福和美中山共同事业新局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深化社科理论宣传普及,着力提升广大市民人文社科素养。
明年是我党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党代会的关键之年。要通过举办研讨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征文等活动组织社科理论工作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市委十三届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城市转型、民生改善、社会善治、绿色发展、文化引领“ 六大战略”,全面开创“ 三个适宜”幸福和美中山共同事业新局面,奋力争当幸福广东建设排头兵这一宏伟目标,组织开展学习宣传普及工作。继续办好社科普及月活动,团结发动基层社科组织及有关单位举办社会科学进企业、农村、学校、社区活动,推动全民修身行动深入开展。进一步铸造社科普及品牌,丰富社科普及月的内容,扩大社科普及的参与面和影响力,积极探索社科普及的长效机制,让社科普及活动真正成为惠及百姓的文化盛宴,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科学素养。
(二)进一步整合优秀研究资源,着力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决策的水平和成效。
切实做好社科规划课题和重点课题的组织工作。选题要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市里主要领导的重大决策、中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学科,同时兼顾社科工作者自选课题的研究。围绕文化强市战略,继续深化孙中山、郑观应等中山历史文化名人的思想文化挖掘、研究和弘扬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山文化软实力,为推动我市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建言献策。重视应用对策性课题研究,组织社科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注重调查和研究,用最短的时间拿出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的课题,为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提供服务。做好《孙中山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侨与改革开放》两个课题的省级立项申报工作。侧重支持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具有中山特色及优势项目的研究,优化资源配置,突出重点力争多出精品,多出成果。
拓宽成果转化的渠道。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创办“社科专报”,系统地整理优秀社科成果,及时有效地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理论信息、战略思维和参考观点,提高课题研究的咨政价值。
加强“双刊”建设,推动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明年,《中山人文社科》将更名为《岐江学刊》,以书代刊,提升刊物的品位和知名度,更好地发挥其在理论研究、指导工作、对外宣传、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中山社科月报》要创新栏目设计,丰富稿件内容,着力增强刊物的交流性、可读性和指导性,充分凸显其交流工作、社科普及的特征。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信息员队伍培养,提高报送信息质量。
(三)继续推进规范化管理与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社科组织的学术活力和服务大局能力。
拓展工作思路,创新管理形式,引导基层社科组织在理论研讨、课题研究、咨询服务、社科普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转化、自身建设等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加大对社科团体的组织指导、跟踪反馈、督促检查和支持奖励力度,做好社科类社团的年检、信息采集、动态管理、档案建设、会费收缴及重大事项审批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社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扩大他们在社会的影响力。加强与高校社科联分会的沟通联系,依托其研究资源与力量,加强对我市镇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性研究。举办基层社科组织负责人培训班,交流工作经验,提高社团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社科组织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组织基层社科组织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工作水平。
(四)加强自身和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服务社会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分工,结合全民修身行动强化思想作风和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重点围绕理论素养、文字综合、组织协调、调查研究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支持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推动社科联机关发挥更大作用、树立更好形象。
以全民修身行动为契机,组织全市社科界围绕“修身治学”、“咨政服务”、“共享共建”、“固本强基”四大行动12项具体活动开展修身行动。引导全市社科工作者积极提高道德修养,切实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努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
实行社科联机关与常务理事、社科基层组织领导定期联系制度,真正发挥“联系”、“纽带”作用。制定和完善社会科学学科专家组及人才库的运行机制、社科骨干培养对象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宣传普及社科知识、学习研讨社会科学理论、开展课题调研中的作用。加强社科人才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社科理论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