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的首次答中外记者问留下了许多“金句”,其中,解释“个人情怀”的“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最暖人心,被誉为“九字箴言”。他说,“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心得”二字尤见真情:正是从为人的角度,思考行事、做官的宗旨,时时刻刻把灵魂放在首位,把人民含在心里,而不是作为掉书袋或喊口号的资本,这九个字才显得更加感人,更有分量。
十八大报告中,有145处提及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写入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中央八项规定用实际行动与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等党内顽疾斗争,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纵观今年两会,对人民的关注也无处不在。毫无疑问,九字箴言中的“民为本”,既是李克强总理的自励,也是与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勉,是对党的宗旨的再强调。坚持“民为本”,要廓清三个问题。
首先是端正立足点,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民为本,是对人民群众个体价值与权利的尊重,是从“行大道”、“利天下”、“做人要正、办事要公”出发的大情怀,而不是通过“重民”统治来扩张政绩的“小心机”。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的实现,是为了让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这是中国梦能够为大家认可,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的福祉、人民群众“点头答应”就是党的事业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中山提出“两个适宜”、“三个适宜”,再到幸福和美中山建设,都立足于人民的生存、生活,是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的建设,这就保证了发展的方向不会偏离,发展的动力源泉生生不息。因为,只有人民,才是建设的主力军,而是发展的推动者。
其次是切实改善民生,对短板不遮掩,对承诺不食言。孙中山先生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民生主义以养民为目的”。民为本,必须通过改善人民的生活来落实。正义网与《检察日报》声音周刊联合推出的“2013两会您最关注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改革、食品安全、网络反腐等位于前列。改善民生,必须在改革的过程中,敢于触及关键问题,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舍本取末、拖延等待。改善民生,必须回应人民的呼声与期待,人民最为关切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亮剑,优先解决。刚刚闭幕的两会发出了很好的信号,如痛改行政体制等,但中国人的食品安全,正如网友所议论的,竟要外国记者来“管”,不免让人感觉沮丧。涉及人民群众生存安全的问题,务必要拿出香港特别行政区“偷带奶粉即可罚款50万、监禁两年”的魄力来推进。
第三是加大困难群体关注度,兜住社会底线。“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人民的实际状况不一,尤其是底层的人民群众,可依靠的资源少,抗压能力低,生活中往往容易陷入绝境。而特困群体如果陷入生存的窘境,很容易冲击社会的道德和心理底线,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就无从谈起。李克强总理说,“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因此,我们在加大力度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更多地考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加大力度完善低保、大病求助、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等。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繁荣与发展的主力,30多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5亿人,近10年来就增加了近3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拖欠工资、户籍、住房、子女的教育,以及因为家庭分离带来的婚姻、情感等问题伴随着他们的“城市梦”,甚至成为一个逃不出的怪圈……目前,这些问题都已经引起了关注,各地的户籍积分制等探索正在铺开,但更多有效的做法还有待我们加倍把心思用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到落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