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山人文社科网!
专题专栏

“七个着力”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质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5日  点击:2554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德坤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对未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好文化强国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这一要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质。

 

系统协调、统筹全面的科学性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文化思想建立在科学真理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践行“七个着力”的第一条就要求“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核心在党,关键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政治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绝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干部队伍;要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打造风清气正的干部队伍。

 

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拥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长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的社会理想、治理思想、家国情怀、精神追求、哲学思想、思维方法、交往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成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人民至上、凝心聚力的人民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人民观,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创造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文艺创作塑造灵魂筑牢根基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导向不断促使文艺创作与人民生活和精神风貌紧密结合。“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涵养着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是文艺创作的核心来源。文艺创作如果脱离人民,其价值理念就会“脱轨”,与人民需求向左甚至背道而驰;其内容就会为人民群众唾弃,以致变成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其形式就会僵化以致走向凋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在行动上扎根人民,在情感上扎根生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艺工作的最高标准。文艺创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将创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思人民所思,感人民所想。还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繁荣发展。文艺工作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讲社会效益,但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艺作品既“叫好”又“叫座”。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性中“明体”的集中体现,是对于文化建设本质、原则、要求等的理论概括和集中表达。针对西方国家恶意抹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基于深刻回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又一次思想解放。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围绕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又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文化建设基本遵循原则。

 

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用”是指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路径的探索。“达用”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功能性,实践性。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提出“九个坚持”,阐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使命责任,回答了宣传思想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就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系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总体谋划。就如何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贯彻落实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七个着力”的提出是对以往文化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的反思,更是基于新时代文化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实践导向。

 

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永葆生机活力的有力支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新时代文化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聚焦文化发展之时代需要、回应文化发展之时代关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全球文化治理提出了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纲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文化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基本遵循。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文化自信”“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七个着力”等核心概念的提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都昭示着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习近平文化思想也会在新的文化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内涵将不断充实,呈现出更丰富更生动并且体现时代特色的实践样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完善全球文化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价值理念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战略高度,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全球文化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在文明样态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实践抓手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大党领袖的情怀和担当,为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尖锐、最紧迫文化治理乃至全球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减少文明冲突对抗、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带来希望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主办单位: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技术支持:中山网             


粤ICP备15015284号-1 粤公网安备 44200002443319号